心宜善 历史典故素材 言宜慢

文章ID:15315时间:2024-07-05人气:

心宜善 作文 作文素材 历史典故 言宜慢

事例内容

心宜善历史典故素材言宜慢

琅琊王氏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,素有“华夏首望”之誉称。

《二十四史》中记载,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,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、王导、王羲之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、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以及数以百计的文人名仕。

但是大家可能不相信,如此显赫的“中华第一望族”,其家规仅有简单的6个字——“言宜慢,心宜善”。

公元前77年,正逢西汉王朝鼎盛之时。出生于琅琊的年轻官员王吉从七品知县调任五品中尉,可谓“平步青云”,但他却愁眉不展。原来他虽然高升,却到了喜怒无常且荒淫无度的昌邑王刘贺手下做事,摊上这样的主子不说,还要和一帮溜须拍马屁,擅长挑拨离间、搬弄是非的小人做同僚,真是祸福难预料啊!

幸运的是,在这个关键时刻,因为一次机缘巧合,他遇到了一位指点迷津的老人,王吉将自己的处境和烦恼一一倾诉,老人送了王吉三个字,“言—宜—慢!”

从此,王吉谨记老人的教诲,凡事谨言慎行,竟然平安地在暗流涌动的昌邑王府中处身数载,数次都化险为夷。

低调勤政的王吉于公元前73年被汉宣帝刘询任命为谏议大夫,专门评议政事、弹劾失职官员。王吉从此成了朝中重臣,位高权重,门庭若市。

有一次王吉回乡省亲时,再遇这位老人,老人再次面授机宜,又赠他三个字——“心宜善!”

王吉听后心中很是惭愧。原来随着官位的升高,王吉渐渐有了利用职权打击报复政敌的习惯。比如说,长史赵珞,就因为与他政见不和,被他恶意弹劾,最后罢官归乡,不久就郁郁而终。

在老人的劝谏下,王吉痛改前非,从此严格要求自己,宽厚待人,心怀仁慈,终成一代名臣。

据说,那位指点迷津的老人是汉武帝时著名宰相公孙弘。

后来,王吉把“言宜慢,心宜善”这六个字定为家规代代相传,所有子孙都要谨听之、笃行之。王氏后人从中受益非浅,人才辈出,逐步成为了显赫的“中华第一望族”。

小编解读

俗话说得好,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“言宜慢”就是告诉我们,说话要经过认真思考再出口,这样可以避免招致不必要的祸端。

还有一句古语,“水深则流缓,语迟则人贵。”经过深思熟虑的话语,往往更有份量,更具说服力,说话的人也更容易赢得别人的敬重。

而“心宜善”的意思是要与人为善。孟子说,“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”心善的人,乐于助人,救人危难,周围的人都愿意与他交往,也愿意帮助他,所以路会越走越宽,成功的机率会大许多。

所谓“行善最乐”。常怀善念的人心境往往温暖平和,内心积聚的多是正能量;而好与人交恶者,内心容易焦虑,甚至经常处于阴暗的状态。心态阳光者自然能成就积极向上的人生,而心理阴暗者,往往易生祸患,最终损人害己。

“言宜慢,心宜善。”这看似简单的六个字,却饱含着做人做事的诸多哲理。看来琅琊王氏能成为“中华第一望族”绝非侥幸。

发表评论

内容声明:

1、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,版权归原网站所有!
2、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!
3、本站不接受违规信息,如您发现违规内容,请联系我们进行清除处理!
4、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sj520.cn/lsdgwz/15315.html,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!


温馨小提示:在您的网站做上本站友情链接,访问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!
随机文章:

熊奶奶的夏天

每年夏天,熊奶奶都会做好吃的西瓜糕,把刚从地里摘来的新鲜西瓜,放在凉凉的井水里浸上半天,然后掏出红红的瓜瓤,再拌上米粉,上锅一蒸,就是粉红粉红的西瓜糕,它的香味呀,会飘出很远很远,咬一口,更是甜丝丝的,这时候,熊奶奶的老朋友们会准时上门,大家一边吃糕,一边聊天,这一天,熊奶奶小小的屋子里装满了幸福,又到了西瓜成熟的时节,熊奶奶选了一个...。

动物故事 2024-07-05 18:19:10

熊的秘密私语

有两位好朋友走在山路小道上,突然就在他们眼前出现一只大熊,其中一个敏捷的爬到树上,而另一个却没有这种功夫,赶紧倒在地上,假装死掉的样子,熊走过来,拨弄一下倒在地上那个人的脸,然后就走了,因为熊对死的动物是不会侵犯的,爬到树上的那个人放心的爬下树来,熊刚刚悄悄的和你私语着,说了些什么呢,啊,那个吗,倒下的男子回答道,熊对我说在...。

寓言故事 2024-07-05 12:07:48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