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ID:15225时间:2024-07-05人气:
事例内容
戴震是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、自然科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。戴震治学广博,见解独到,他对理学家“去人欲,存天理”的学说进行了质疑和抨击,梁启超称之为“前清学者第一人”。
戴震十岁才会说话,但他能“过目成诵”,学习知识喜欢追根究底,敢于怀疑和批判传统的经典。他在私塾学习时,听老师讲授《大学章句》。讲完《右经一章》,老师说:“这一章是孔子的话,由曾子记述的,下十章是曾子的话,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。”
戴震问道:“老师,凭什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又由曾子记录的?又凭什么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话,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?”
老师告诉他:“这是先儒朱熹的注释里写的。”
他又问:“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?”
老师答:“南宋。”
他追问:“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时代的人?”
老师答:“东周。”
他又追问:“周与宋相距多少时间?”
老师答:“大约两千年吧!”
戴震接着又问:“既然时间相距这么远,那朱熹怎么会知道两千年以前的事情呢?”
老师无言以对。
小编解读
孔子说,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学习就必须勤于动脑,独立思考,这样才能有自己的见解,学为所用。戴震不迷信老师,不迷信先贤朱熹,正是这种批判精神和认真、严谨的治学态度,才使他最终取得非凡的成就。
内容声明:1、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,版权归原网站所有!
2、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!
3、本站不接受违规信息,如您发现违规内容,请联系我们进行清除处理!
4、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sj520.cn/lsdgwz/15225.html,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!
关于缺陷的哲理故事——跨栏定律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在解剖尸体时,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,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像的那样糟,相反,在与疾病的抗争中,为了抵御病变,它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机能强,最早的发现是从一个肾病患者的遗体中发现的,当他从死者的体内取出那只患病的肾时,他发现那只肾要比正常的大,另外一只肾也大得超乎寻常,在多...。
哲理故事 2024-07-05 15:21: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