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岸观火 历史典故

文章ID:15085时间:2024-07-05人气:

隔岸观火 历史典故 写作素材

隔岸观火的典故,隔岸观火的成语故事

隔岸观火历史典故

【出处】(唐·干康)《投谒齐己》。

【释义】隔着河看失火。比喻置身事外,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。

【历史典故】

公元202年,袁绍一病不起,继而去世。三个儿子开始了争权夺利的斗争:长子被摒弃在外,权力由次子接管,幼子支持这一决定,长子当然不买账,为此,袁家兄弟开始内斗。

曹操把他们兄弟的内讧看成是一次机会,于是发动攻击。然而,他的威胁使袁家兄弟把争斗置于一旁,团结御敌。曹操撤回,留给袁家兄弟更多的时间酝酿内战。袁家兄弟又各持己见,战争逐步升级。此后3年,曹操充分利用了袁家兄弟的不团结,占领了他们的部分领地。

公元205年,曹军袭击并杀死了袁家长子。此时,曹操已经占领了袁氏家族的大部分领地。袁家两兄弟被迫逃离自己的疆土,他们求助叫乌桓的游牧民族的庇护。

两年后,即公元207年,曹操对庇护袁家兄弟的乌桓族发动袭击。一番长途行军后,曹军摧毁了乌桓族,并杀死了乌桓族首领,袁家两兄弟乘机逃跑。他们又投奔到另一个更远的游牧民族公孙康的麾下。

平定河北之后,夏侯惇等人劝曹操攻打公孙康。曹操却笑着说:“不烦你们再次出兵了。几天之后,公孙康会把二袁的首级亲自送来。”诸将都不相信。没过几天,公孙康果然派人将袁熙和袁尚的首级送来了。众将大惊,都佩服曹操料事如神。曹操大笑说:“果然不出奉孝所料!”说着,拿出郭嘉临死前留给他的一封信。郭嘉在信中写道:“如果听说袁熙、袁尚去投靠辽东,主公千万不要加兵。公孙康一直担心袁氏被吞并之后,二袁去投奔他。倘若率兵去攻打他,他们肯定并力迎敌,欲速则不达;倘若慢慢地谋取,公孙康、袁氏兄弟必然会互相图谋对方。”

果然,当探子回报公孙康曹操并无攻打辽东之意时,公孙康立即将袁熙、袁尚斩首,使曹操兵不血刃便达到了目的。

【成长心语】

尽量以小的付出争得大的胜利,先静观敌方内部的争斗,自己则“隔岸观火”,坐收渔人之利,这是一些高明的谋略家经常使用的手段。当敌方矛盾突出、相互倾轧的气氛越来越显露时,不可急于去“趁火打劫”,操之过急常常会促其形成暂时的联盟,从而增强敌方的内部凝聚力。如果此时能故意让开一步,坐等对方内部矛盾激化并相互残杀,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了。



发表评论

内容声明:

1、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,版权归原网站所有!
2、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!
3、本站不接受违规信息,如您发现违规内容,请联系我们进行清除处理!
4、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sj520.cn/lsdgwz/15085.html,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!


温馨小提示:在您的网站做上本站友情链接,访问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!
随机文章:

致逸恒

第一次认识逸恒的时候,还是因为饼干,那时饼干和你聊的很开心,我也想和你做朋友,就尝试发了私信给你,虽说结果是料想之内,怎么说,心情还是有些凉,因为,我在这个地方没有什么朋友,就倔强的又发了一条私信,后来我们还是做了朋友,很偶然的,发现你很会说话,说的话很讨人开心或者温心,至少我认为,你是个暖男,这是暖男应有的品质,在我离开那个时间,逸...。

小学小说 2024-08-05 12:42:43

酒池肉林 成语故事

商代晚期的帝王,多是淫暴之主,一味追求享受安乐,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,据现代人分析推测,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,其中含有锡,溶于酒中,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,身体状况日益下降,商末帝纣,却是一个好色好酒的人,<,<,史记·殷本纪>,>,称,纣,以酒为池,县,悬,肉为林,使男女裸相逐其间,为长夜之饮,后人常用...。

成语故事 2024-07-05 14:37:11


TOP